廖良生教授课题组

FUNSOM
导师语录


1.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因此,每个学生一定要提高自我核心竞争力;



2.每个学生要努力践行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苏大校训,力求将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现代青年;



3.我们要努力创造OLED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国形成“养土鸡--喂土饲料--生土鸡蛋”的全自主产业链发展模式;



4.学术报告中所使用的PPT演示文稿,是报告人的学术面容。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会如何作学术报告、如何准备高质量的演示文稿,为今后的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5.想问题时,要异想天开;做事情时,要脚踏实地。





导师简介
liao-photo

廖良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1982.1毕业于江西大学(现为南昌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 1982.1-1993.9先后任江西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其间于1989.6-1990.9,在美国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Northridge

    进修访问);

  • 1988.6、1996.5先后获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

  • 1996.3-1997.12,在复旦大学物理系和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留任副教授(其间于1998.12-2000.6,任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 2000.12-2009.3,任美国柯达公司研发部研究员,从事有机半导体器件和材料研究;

  • 2009.3回国全职加盟苏州大学,任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曾任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副院长(2009.3-2016.9);

  • 现兼任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执行所长。

主要成果和技术贡献:

发明了具有全有机连接层结构的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Tandem OLED),制备了高性能OLED 显示器件和照明器件,曾为美国柯达公司OLED 显示和照明技术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回国后,主持设计和制造了中国第一条国产OLED 生产线,并已初步实现OLED 健康照明的自主产业化。

获中国专利授权182 件,获美国专利授权42 件。发表SCI 学术论文450 多篇,论文引用次数为16,000 多次(SCI h-index = 68);从2014 年起连续进入Elsevier 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近年来,共主持十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其中包括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

导师简介
jzq-photo

蒋佐权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4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获理学学士学位,同时荣获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生;

2009年6月获武汉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2009-2011年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1年7月入职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至今;

2015年于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

2021年7月,晋升为特聘教授,独立建组。                                  


研究兴趣为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以及新型共轭分子体系的构建。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有机光电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目前在新型螺环材料的构建,并环类刚性共轭材料的设计有着独特的工作,并将这些新颖结构应用于OLED材料,OPV材料以及钙钛矿材料中,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Chem.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Org. Lett. 等重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H-index为22,主持国家青年基金1项。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


导师简介
wzk-photo

王照奎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26月,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学位;

20056月,汕头大学物理系,工学硕士学位;

20057月,入职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20083月,获日本文部科学省国费奖学金赴富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113月,日本富山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20114月,日本富山大学,VBL博士后;

20122月,入职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

20128月,日本富山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2017年7月,晋升为教授。

                                            2021年1月,晋升为特聘教授,独立建组。



曾获“2009 年度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富山大学校长奖”、“JSPS外国人研究院特别奖励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四发明人)”等荣誉奖励。


研究领域:

  主要围绕有机/无机半导体光电器件与器件物理,开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以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有机及杂化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物性分析、界面物理、载流子输运过程以及掺杂机制研究等;(2)OLED器件的光学调控、低成本成膜工艺,钙钛矿薄膜的晶化控制以及高效低铅(无铅)PSC器件的制备等。


主要成果和技术贡献:

近年来围绕OLED与PSC器件的表界面调控和器件物理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工作。从器件物理、结构设计以及器件制备的角度,在理论上研究影响薄膜晶化动力学过程以及表界面能量输运的关键机制,在实践上探索表界面调控以及有机/无机半导体掺杂的有效途径,在薄膜的晶化控制、表界面形貌调控以及高性能器件的应用制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dv. Optical Mater.,   ACS Nano, Nano Energy, Appl. Phys. Lett.等发表论文70余篇,论文被引用1750余次,H-index = 25。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



导师简介
ABUIABACGAAg3821wAUow-XHzwIwgRg4gCA

王雪东

教授 

20116月,兰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学位;

2016年6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专业;

2016年8月,入职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

2019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

2021年7月,晋升为教授





  

  主要从事有机微纳光子学研究,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论文被引用700多次,H-Index = 14。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2篇), Angew. Chem. Int. Ed.(2篇), Adv. Funct. Mater.(1篇), Small(2篇), Nanoscale (2篇),Adv. Opt. Mater.(2篇)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荣誉和奖励:

1.苏州大学首届优秀青年学者(2018)

2.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2016年)

3.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奖学金(2016)

4.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15)

5.中科院化学所所长特别优秀奖(2014)


研究方向:

1.有机微纳晶体的可控制备;

2.有机微纳多级结构和超结构的可控制备及生长机理研究;

3.微纳光子学器件(光波导和激光)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